(回到Blog入口)

附庸风雅 归档

06, 2003

两本书和一个横断面调查(上)

  Luke说他有本书要寄给我,书用紫色的丝带扎好,很体面的样子。透过丝带和书皮妖妈很轻松地嗅出了“不干净”的味道,严肃告诫我要读好书做好人。我说姆妈这书是人家特地寄来的不会坏到哪里去。妖妈从鼻子里出气说哼我收的邮包,会不知道?乱七八糟的书你不要东读西读。妖妈从九五年开刀上过全身麻醉后鼻子就失灵了,香臭莫辨,但她照样在花园种香花撒自己沤的鱼肠,什么带味道的事也没耽误。
  所以分清一本书的香臭对妖妈不是难事,她隔着包装凭借书皮上的丝带就能分出书的品质,这点和童桐的特性有所区别,后者是翻过这本书才评论开的,大意是“不堪”。
  书名叫“万物生长”。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博士毕业生冯唐写的。为什么叫“万物生长”?因为小说记录了一位医科学生秋水八年的成长经历。他和三个女人恋爱上床,和一帮学兄学弟拼命读书或喝酒,看门的大爷在厕所里贴“随手冲水”的纸,解剖课上的头颅滚了满地,然后失恋。
  很多人感到迷惑的时候会选择遗忘,这就是我们的脑子还够用来记忆柴米油盐价格的生理基础。好比硬盘堆满了删掉一些就可以,必要时重新格式化也是可以原谅的。如果电脑经验足够丰富,也许从头开始就会小心从事,避免保存难解其义的文件,那样硬盘就能活得长久一些。冯唐头脑里的硬盘至少60G,但他显然感受到了撑破的危险,于是小心地把大学八年的记忆录入光盘,以便永远保存。虽然这样做显然并不能让他解读清楚这段往事。
  显然这个关于青春的横断面调查是失败的,整个调查过程事先末经严密科学的设计,得到的资料出人意料甚至有些“不堪”,数据无法运用统计软件处理,好容易处理了结果却没有显著性差异,因此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。那么这八年青春的成长究竟是怎么回事?也许以后能明白,也许永远不明白,也许别人能明白。反正成了光盘,贴上保护膜,存二十年没问题吧。冯唐叹口气,写完了书。
  表面上是几乎相同的求学背景吸引我一直读下去,然而本质上,书里深深的困惑才是真正吸引我的东西。叫人气愤的是,故事没有结局,没有答案,没有一切我盼望的心灵上的归宿感。好吧不说了,引用一段作者的话作为结束,稍后再说我看过的另一本书:
  “大家都认为我是个粗人,脑袋里有方圆百里最粗糙的思想。但是他们不能体会我精细的内心深处,不承认我是个骚人墨客。他们只能感到我思想的伟大力量并且对我的能力充满信心。我把我的文字给他们看,他们说禀赋奇特,幼功深厚,比他们念过的绝大多数文字优秀。但是他们总认为我将来会用更简单直接的方式行走江湖,聚敛不义之财,在声色犬马中忘记文字之美,象其他人一样猪马般死去,不复被人记起。”
  万物生长全文及作者简介

07, 2003

两本书和一次横断面调查(下)

  马建写出“亮出*你的舌苔*空空荡荡”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在哪里,还好,他又写了“浪迹中国(Red Dust)”,更好的是,国内居然没有搞个连坐,而是准许此书上市。我也通过旌旗网邮购到了此书。
  中文版封面上是两个背着大包的山友,在山顶上跨过一条石缝,男的伸出手牵住女的手。照片取剪影,俩人身材匀称修长,小腿近脚踝处极细而有力的肌腱,一看就是老手。背景处一片红光,大约近日落了,一派暧阳阳的气氛。其实英文版书的封面别有洞天,马建坐在嘉峪关前的楼梯上,两手后撑身子后仰两腿大叉着俯视镜头,人极瘦,胡子拉茬,毛发散乱,眼神迷离。长城外的风吹来,乱了他的衣裳。整个象图钉似的。
  健康与病态,希望与迷惘。
  八十年代初,怀才不遇的马建离了婚遇到生活压力,任摄影记者作品却常被领导和公安“盯上”,贩依佛门却不能领受佛教的真义,凡此种种,都使刚刚呼吸到窗外清新空气的他感到万般郁闷。于是马建选择离开,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旅行,走遍中国西部。后来他离开中国到德国的大学任教,再后来写出了这本记录三年浪迹中国生涯的旅游散文,并于2001年登上amazon 销售排行榜第一位。
  和“万物生长”的作者一样,他不无烦恼地说,即使走过这三年,他还是摆脱不了对女性的渴望,也没有看明白于佛上的疑惑。换句话说,他走过,成长过,甚至拿这成长的故事换到了一本成功的书,但是,他还是困惑。
  马建浪迹中国的时代,也正是中国成长的一个横断面,他的所见所闻,许多都将被遗忘,如果我们不读这本书的话,也许忘得更彻底。他在甘肃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和招待所里漂亮的服务员吹深圳:那里买东西不要粮票,人们都管厂长叫经理。服务员听得入神,瓜子皮也不吐地上了,轻轻用手从嘴里取出来放到一起。
  马建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走遍了一块恰当的土地。这样意味深长的时机大约很久以后我们才有可能遇见,书中提到的地方我也去了一些,两下对比,更觉得它的可贵。
  这本书好比一把锋利的刀,切开了曾经年轻的马建的心,也切开了我们的回忆。那个横断面里的血,有些变成了化石,永远消失了,有些还在流动,四处湿润着人的心。
  有洋人评论说,这本书能把人的眼睛拨出来。我大为吃惊,翻译这么烂的句子,也敢放在书背后的封皮上。是我做翻译的话一定翻译成“Red Dust能叫人弹眼落睛。”“弹眼落睛”是上海话,普通话里就是目瞪口呆的意思,是说东西出色得没话讲,看的人眼睛会掉出来,看完以后将眼睛按回眼眶去继续用,多么让人愉快的痛苦经历啊。

16, 2003

有人记得张行吗?

  今天在唱片店里乱走,难得一家店卖的全是正版。看到张行的CD“成功的路不止一条”,多少年前的专辑了,竟然变成CD拿来卖,十五元一张。
  很激动地给告诉丹珠和Kidy,她们反应淡漠,说是不知道这个人,但可能听过一两首他的歌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有人记得张行吗?" »

17, 2003

K歌啦

“附庸风雅”是我搬到这里后新搞出的专栏,意思是说些音乐啊,书画什么的风雅之事。K歌算不算风雅之事?应该不算,可是,好歹是音乐对不对?所以这篇作业还是归在“风雅”里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K歌啦" »

27, 2003

弹子袋

  今天整理书柜,准备捐点书给“微笑图书室”永宁中学图书室。那些在中学里看过喜欢又空押箱底的书总算有个比较正规的出路了,呵呵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弹子袋" »

19, 2003

大河之舞

  我在上海大舞台门口徘徊。票贩子和我一样急,他们要求看我的表,我告诉他们还有八分钟开场,然后就用100元买了300元的票进去坐了个400元的位子。事后分析,应该用30元买100元的票,然后坐到500元的位子上去。
  

按此阅读全文 "大河之舞" »

23, 2003

下三滥的埃及文物展

  倒不是东西差。我怎么有资格评价东西的好坏呢?人家埃及博物馆地下室里的东西,再不济也能把咱们这些埃及盲们给镇了吧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下三滥的埃及文物展" »

04, 2003

性女传奇

  小匹送我张DVD叫“性女传奇”,上次医患博客会,他四顾无人时悄悄塞给我的,据说因为我对mu zi mei比较有兴趣,他才特意送给我。哼,这是一部纪录片,不是一部色情片,小匹显然对我下了套!

  

按此阅读全文 "性女传奇" »

04, 2003

波切利的汤婆子

  教我拍照的师父说波切利唱得远不及多明高和帕瓦罗蒂,我听了不以为然,这种事么人各有品,你叫我听老帕雄壮无比大喊大叫我是吃不消的,不仅如此,还总感觉他有可能因为肥胖导致性功能障碍。这种联想很十三点,但是真的发生过。至于多明高,老早他扮的剧我很要看,因为觉得帅,后来又不行了,觉得太靓仔。老卡又是另一回事,底气总归不足。
  所以慢慢就投靠波切利了,那个眼睛看不见的中年男人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波切利的汤婆子" »

06, 2003

幸福的答案

  今天下班走过便利店,看见墙上贴着广告纸——原来今晚蔡琴在大舞台有演唱会。150,200的票都划掉了,可能已售完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幸福的答案" »

20, 2004

你为什么不笑……运转手之恋

  丹珠推荐“运转手之恋”给我看,她想我前阶段比较郁闷需要运转一下情绪。这个健康的搞笑片可以提升我的情绪值。又看到蜂窝煤推介这个片子,所以一定要看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你为什么不笑……运转手之恋" »

16, 2004

自由蝴蝶

  谢谢朋友之请,看了“蝴蝶是自由的”这出话剧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自由蝴蝶" »

04, 2004

生命如兰

  修改后的影评,关于电影“兰花盗贼”(Adaptation,又名改编剧本)的观后感。谢谢大学同窗Tomb Raider提供的DVD盘。答应你的“傀儡人生”一直没有写······

按此阅读全文 "生命如兰" »

上了书评的当

  阿甲寄来一本读书杂志,首页就是新书《天一言》(le dit de tianyi)的书评。作者程抱一,系法兰西学院院士——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头衔,立时三刻让我心动。这本书的法文原版刚刚得到法国费米娜文学奖——奖的来历不清楚,但应该不是很低劣的那种,克鲁克山也许能说出个首尾来。这书记录了一个中国艺术家和他两位朋友的坎坷经历,从中国到法国又回到中国,从20年代到70年代,从友情到爱情又到友情,一幅八千时路云和月展开在我面前。立时食指大动,跑到季风书店买了一本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上了书评的当" »

20, 2004

thank you for hearing me

thank you for hearing me - sinead o'connor ,从依然那里看来的,写得真好。









歌词:

按此阅读全文 "thank you for hearing me" »

21, 2004

米罗的苹果——谈艺术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

  长期以来,渐近自然论坛有“征文”的好习惯。这次兔佳佳同学发起的征文活动要求大家谈艺术带来的深刻印象。出于对兔佳佳同学的深厚感情,这样的热闹我一定要凑,但是看人家写琴棋书画,自己就觉得脸红。我粗人一个,能说得清楚自己看过的艺术展览就不赖了,还要去摆出“印象”,那是有点难度的,更何况兔佳佳要求写“五次印象深刻”的瞬间呢?
  我和兔佳佳说了小时候看苏联大马戏团表演的事,她不置可否,也许这事都不能算艺术活动吧。她提醒说,你在博里写了话剧又写了电影,都是很阳春白雪的,怎么会没有东西写?虽然看完话剧“蝴蝶是自由的”之后只记得男女主人公脱得只剩几小片布遮身,但她说得对,只要写艺术,只要印象深刻,那就是符合要求了。只是我实在写不出五个,就写一个吧。

按此阅读全文 "米罗的苹果——谈艺术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" »

07, 2004

飞翔中的坠落——回宁波

  初听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感,回宁波的博

按此阅读全文 "飞翔中的坠落——回宁波" »

21, 2004

LEONARD COHEN 专辑上传

关于歌者的文件库

按此阅读全文 "LEONARD COHEN 专辑上传" »

LEONARD COHEN 专辑上传

关于歌者的文件库

按此阅读全文 "LEONARD COHEN 专辑上传" »

关于 附庸风雅

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 夏洛的网2 的 附庸风雅 所有日记的归档,它们从老到新列出。

前一个分类 相亲记

后一个分类 别人的故事

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。

Powered by
Movable Type 3.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