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thank you for hearing me | (回到Blog入口) | 购小王子失手记 »

米罗的苹果——谈艺术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

  长期以来,渐近自然论坛有“征文”的好习惯。这次兔佳佳同学发起的征文活动要求大家谈艺术带来的深刻印象。出于对兔佳佳同学的深厚感情,这样的热闹我一定要凑,但是看人家写琴棋书画,自己就觉得脸红。我粗人一个,能说得清楚自己看过的艺术展览就不赖了,还要去摆出“印象”,那是有点难度的,更何况兔佳佳要求写“五次印象深刻”的瞬间呢?
  我和兔佳佳说了小时候看苏联大马戏团表演的事,她不置可否,也许这事都不能算艺术活动吧。她提醒说,你在博里写了话剧又写了电影,都是很阳春白雪的,怎么会没有东西写?虽然看完话剧“蝴蝶是自由的”之后只记得男女主人公脱得只剩几小片布遮身,但她说得对,只要写艺术,只要印象深刻,那就是符合要求了。只是我实在写不出五个,就写一个吧。

  九十年代中后期,若安·米罗的作品来过上海,展览名字叫“米罗艺术大展”。我承认以前不认识他,以后对他的作品也少有接触,那时展览比较少,我进美术馆纯粹是图个热闹。
  但有的艺术家,和他的作品只要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就足够了,比如米罗。上海大展,在我印象里是一次精选级的展出,好看而丰富。写这个作业之前我刚刚google了他的背景,说是超现实主义画家,多变的形式和内在的坚持穿插在他丰富的作品里。他有孩子一样的眼睛,出来的东西充满灵动的色彩。却又有天才艺术家独有的感受力和表达力,稚拙的画面下蕴含着敏感的声音,细腻的心灵,无边无尽的热情。
  他的热情给人印象最最深刻,我更愿意用“生命力”而非“快乐”去理解这种热情。明朗的颜色,洒脱的线条还有多变的形体,貌似随意的画面里焕发出无尽生命力。初看米罗的画,可能会以为是小朋友画的,细看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,我想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技巧,而是他对“生命力”的理解比小朋友深刻得多。尤其在创作后期,用色和线条似乎越来越向简单收敛发展,热情指数却日渐增长,进一步证明了他表达“生命力”的方式与众不同。
  但这些感受都不如下面镜头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:


  一对母子手拉手站在一幅至少高两米的画面前。孩子最多五、六岁,也许是在学画,被母亲提了来“接受大师熏陶”的吧。只见两人仰着脖子,很努力地注视着那幅画。
  既然是超现实主义作品,我们当然不能在一秒钟内判断它的主题。所以过了十秒钟之后我意识到那是一幅人体图:一位女子蹲在地上为男子口交。米罗画这画时显然怀着巨大的幸福感:人物形体简练奔放,男人因为兴奋将身体曲成弓形,他的私处淹没在一团火红色里,那团红色周边没打轮廓线氤氲成一片,渗进背景里去。
  孩子们对超现实主义的东西似乎有着天生的好奇心,眼前的孩子在妈妈辨认出画面内容前就认真地问道:画的好象是人,他们在干什么呀?
  长久的沉默之后,可怜的母亲说:叔叔在喂阿姨吃苹果。

  今天我在网上拼命找这幅画,可惜没找到,可能不是米罗的代表作吧。只能随便找了一张放在这里。我最喜欢背对观众坐的胖女人,那个PP画得好可爱。应该是在海滩上的写生吧。
  

评论 (2)

++:

深思熟虑之后,继续决定用傻笑代替跟贴.

咯咯咯咯~

++:

受不了了怎么不帮我删掉两个啊.

感觉自己跟那个恒源祥绒线羊毛衫似的,一句话说三遍:(

发表一个评论

(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,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,请你耐心等候。)

关于

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 21, 2004 03:36 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。

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thank you for hearing me

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购小王子失手记

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。

Powered by
Movable Type 3.33